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

黎蝸藤:中美貿易戰 美國雖有陣痛但承受得起

嚴格來説,中美現在還處於貿易摩擦階段,只是大規模的貿易戰的前奏。但從雙方的唇槍舌戰看,貿易戰並非沒有可能。那麽中美大戰誰能贏呢?

這當然首先在於如何定義「贏」。可以想象,無論貿易戰最後是否開打,開打後有什麽結果,雙方都會聲稱自己是勝利的一方。中共從來不認輸;川普最愛誇自己是「大贏家」,雙方都不可能說自己是「輸」的一方。

筆者對雙方能避免貿易戰仍保持審慎樂觀。若如此,必定是雙方都有一些讓步,但中國是讓步較多的一方;惟中國可以說,是「主動擴大開放」的。如果雙方沒有能談妥條件,最後雙方都對雙方貨物加關稅,誰能支持得更久,就更複雜了。

雙方現時正在玩梭哈遊戲(show hand)或懦夫遊戲(the game of chicken)。單從貿易的角度,中國的籌碼比美國少得多。目前世界上還是市場主導,市場是稀缺資源。中國對美國有3750億美元的順差,對美每年出口5000億美元,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只有1300億美元。從牌面看,美國就大得多。

從這幾輪叫牌看,美國對500億美元徵稅加價,中國一下子就跟著叫500億。然後川普又叫價1000億,中國就沒能一下子跟上。因爲中國只剩下800億在手了。中國如果要加碼,只能考慮比美國的25%徵稅額更高的關稅率。但美國也可以同樣加關稅。總之,雖然中國稱有信心打贏,在1300億與5000億的巨大籌碼差距中,中國處於下風非常明顯。

中國的意圖並不容易實現


從美國500億名單看,商務代表乃經過精心挑選,才搞出這個1300項商品的名冊。這些商品有一些共同點:

第一,並非一般的消費品,對民生影響不大;
第二,有較高的替代性,不用過於擔心中國不賣,而且其本來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商品擠出美國市場;
第三,一些商品除了美國之外沒有太多買家,比如那些核工業、生化工業的產品;
第四,根據301報告的精神擬定,主要在涉及知識產權與高新技術範圍,有依據文件的正當性。總之,這份名單是「精準打擊」。

川普提出的1000億美元的新目標,目前還流於恐嚇階段。但我認爲即使商務代表能整理出這個名單,其精準性與正當性肯定都難以與500億名單相提並論。

中國也聲稱自己的名單是「精準打擊」。但中國的意思是,打擊支持川普的州分,讓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敗。但仔細考察名單,中國的意圖並不如此容易實現。

中國名單主要有四個大項:大豆、牛肉、汽車、飛機。我逐個分析。

大豆


這看起來很有用,第一時間也有美國農民抱怨。但事實上美國最不需要擔心的。

短期内,大豆這類商品都有期貨,豆農短期不會有損失。中長期來看,農作物的產量由土地面積、質量、與農業技術決定。土地,特別是肥沃的農業用地,是一種有限資源;農作物生長有時間與產量的限制。放在製造業的話,工人加班加點,可以生產出幾倍的產量,這對農業來説是無效的。

因此,在全球範圍内,大豆的產量很難一下子增加。現時,中國與國際對大豆的需求總量穩定,還在每年約10個百分點地不斷增長。特別是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大豆進口國,對大豆的需求是「剛性增長」。因此,大豆市場是一個買方市場。美國大豆占中國進口40%,僅略少於巴西

同時,中國的大豆進口來源是南美。由於南北半球季節相反,收成有半年的時間差,南美大豆與美國大豆的可替代性很低。因此,中國對大豆的巨大需求,在短期内難以找到取代美國的賣家。

而且,從全球貿易的角度看,即便中國可以向南美多購買替代美國大豆,但南美產量被中國購買後,國際需求的短缺就會從美國購買,到最後只是買賣各方轉換而已。雖然有人擔心,中國不要美國大豆會導致美豆貶值,但同時,如果中國加購南美大豆,南美大豆也可能漲價,那麽其他國家不能購買南美大豆,轉而要購買美豆,這樣又會拉高美豆的價格。因此,中國加關稅後,美豆價格如何變化還難説。如果市場需求與供給總量都穩定,很可能對價格的影響是微小的。

而且,在美國有完善的農業補貼制度。中國一般專家都錯誤地認爲(或故意宣傳),美國對農業的補貼是方便美國「傾銷農產品」。其實,美國農業補貼的最常見用途是鼓勵土地輪休以保護土地,防止農民爲了產量而過分利用土地。所以,這種補貼通常是為了維持農產品在一個較高的價格,而不是爲了低價傾銷。但這樣的補貼制度,也當然可以用來彌補豆農所受的損失。如果貿易戰真開打,從對中國徵收的關稅中補貼給豆農,是毫無疑問會做的事。

牛肉


直觀看來,這可能是美國最受打擊的項目。美國一直努力地向世界推銷牛肉,這是因爲美國曾經有狂牛症,美國牛肉被很多國家禁止入口,美國花大力氣才打開國際市場。但在中國,美牛價格一直高得不正常。根據報導,美牛的成本價格,應該在每斤9元人民幣左右。在中國,美牛現在徵收25%~38%的關稅,因此,每斤的成本不應超過13元人民幣。

但實際上,中國市場上的美牛通常在每斤200~400元之間,對比國產牛肉的市場價是每斤50~60元。這樣原本美牛對國產牛肉有價格優勢,但到了中國,美牛的價格反而是中國牛肉的幾倍(正因如此,川普才一再幫助美國牛肉組織,要求中國採取措施多進口美國牛肉)。這樣,美牛加關稅25%,反而在整個市場價中是小部分。而且這麽高價格的美牛根本不是普通人消費的,價格彈性很低。

汽車


因爲中國關稅原本已經很高(25%),美國向中國出口汽車數量不多。要中國降低汽車關稅正是川普的貿易戰的目標之一。換言之,美國政府正在幫美國汽車產業謀利。即便有短期損失,美國汽車產業也願意承受。至於美國汽車品牌在中國生產的汽車,不受關稅影響。是否會被中國的民族主義連累尚不清楚。但這些汽車都是合資的,美方占股份不超過50%。如果連累的話,中國至少承擔一半損失。

飛機


飛機從訂購到交貨周期很長(通常為數年),短期波動不容易影響整體利益。中國打飛機牌司空見慣,與法國交惡時威脅不買空中巴士,與美國交惡時威脅不買波音。對此,大概空巴與波音都有心理準備,説不定還有一定默契。

中國這次針對波音,只針對空載重量15~45噸之間的飛機,波音只有737客機在這個範圍内,而這又剛好是中國國產C919飛機的範圍。可見,中國的關稅,是為了幫助C919飛機打開銷路。中國對C919飛機免徵17%的增值稅,已經被美國告上世貿。而且在沒有取得國際適飛證,被普遍認爲性能劣於波音、空巴等同等客機之時,C919就得到800多架主要來自中國公司的訂單,顯而易見是非市場行爲。

因此,汽車、飛機這兩行業雖都有強大遊説能力,也會有損失預期,但美國政府事實上站住他們一邊,他們不見得會遊説美國政府。至於農業,大豆行業損失不多,相信美國的補貼政策就可以令他們滿意。

中國「人民的忍耐力比美國人高得多」?


這樣看來,中國媒體(甚至一些美國媒體)所宣傳的,中國反擊很有力,很有針對性,都言過其實。事實上,在貿易摩擦開始之後,川普的民望節節上升。而且,詭秘的是,在貿易戰上,民主黨反而成爲支持川普的一方,倒是一向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有不少人反對貿易戰。那個反對貿易戰的内布拉斯加共和黨參議員塞斯(Ben Sasse)成爲中國報導宣傳中,「川普得不到支持」的典型形象。這是一個很深層次的「政黨重組」問題,這裡不多討論。

可見,從貿易角度看,美國籌碼衆多。如川普所言,你有3700億的逆差在手,怎麽看都不可能會輸。美國雖然可能有陣痛,但承受得起。

在中國的輿論中,貿易戰一般都向「美國產品能找到替代品」,「中國人離了美國貨也能活下去」等方向思考(其實,如上分析,像大豆這樣的商品中國還找不到替代)。但作為順差國,最大的問題還不是「找到替代品」的問題,而是製造商如何為產品找到銷路的問題。

前文指出,美國500億名單中,有不少主要只有美國買家。而且如果貿易戰擴大,一旦美國對普通日用品徵稅(如1000億名單中),對原本就利潤不高的加工業來説,打擊是致命的。

中國有不少商品的淨附加值很低,比如蘋果手機等代工產品。這裡假設出口到美國是每部500美元,中國加工能掙10美元。關稅按500美元價格徵收,一下子就是125美元。假設搬到外國生產,外國公司就有135美元(10+125)的人工成本空間。即便某國人工與生產力是中國3倍,加工成本也不過為30美元,總價還比中國出口低105美元。這樣中國公司是無法競爭的。

於是其後果只有大批這類以出口導向的公司加速搬離中國,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人失業。這對整個社會是不可輕視的負擔。當然,中國一直認爲「人民的忍耐力比美國人高得多」。是不是真的這樣,有待驗證。

雙方最好連貿易戰都不要開打


中國還可能打出的牌是從貿易戰擴大到其他領域。

比如,有人認爲,算上中國美企,美國的逆差縮水不少,如果中國針對在中美企,也可以打擊美國。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生產與銷售都算在了中國GDP上,受惠的仍然是中國人與美國的「全球主義者」。這些美國企業到中國設廠正是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原因之一。

而且,很多美國企業在中國都必須合資,而且中國公司還要佔51%股份。與其說是美國企業,還不如說是中國企業。打擊這些美企,中國自己損失同樣大。況且,這種合資方式也是美國抱怨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的途徑之一。如果中國針對美企,讓美企回流,恐怕川普夢裏都笑出來。而且,其他外資恐怕也有出逃潮了。

比如,有人又呼籲用大量抛棄美債的方式反擊美國。中國雖然是數一數二的海外美債持有者(與日本差不多),但在整個美債市場上只占7%左右。一下子大量抛售當然會影響美債市場穩定,但一來難以短期内找到買家,二來自己損失也很大,三來,對整個美債市場的衝擊並非不可承受的。

又比如,有人呼籲可以通過人民幣貶值25%,對沖美國的關稅。這可能是中國最可行的牌。但一旦擴大到「貨幣戰爭」的領域,在金融上占據極大優勢的美國,不太可能會輸給中國。這也嚴重地影響了中國要「人民幣國際化」的進程。

總之,一旦中國跳出關稅為手段的貿易戰,把對抗擴大到經濟戰的其他範疇,這意味著雙方衝突的風險越來越大。當雙方進入全面經濟戰後,牽一髮動全身,中國的劣勢就會進一步擴大。如果雙方把經濟戰,進一步擴大到國安戰線,後果更爲嚴重。我認爲,雙方不至於走到這一步。

理性的結果,當然雙方連貿易戰都不要開打。

※作者為旅美學者
——上报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页面